淮安黄码港首批自备集装箱“启航”

扬子晚报网4月30日讯(通讯员 蒋童 李畅 记者 朱鼎兆)近日,启航淮安黄码港迎来又一历史性时刻,淮安黄码一艘装载52TEU国际标准集装箱的港首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翔宇”98轮徐徐停靠在港口,首批经过船级社认定的批自全球标准化集装箱“HUANG MA PORT”惊艳亮相。在黄码港产业园建设单位、备集运营单位代表的装箱共同见证下,这批承载着内河水运新模式的启航集装箱抵港后将陆续投入运营,也标志着黄码港产业园综合运输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淮安黄码成为苏北内河航运服务的港首重要力量。

黄码港集装箱自备箱顺利抵港

“此次分批抵港的400个自备集装箱包含开顶箱与标准箱两大类型,能够精准对接京杭大运河沿线物流需求。备集”淮安大成港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懿介绍,装箱其中开顶集装箱将重点服务粮食、启航建材等大宗货物的淮安黄码“散改集”运输需求,通过标准化装卸、港首大幅降低货损率;标准集装箱则用于强化水运区间物流服务,有效满足苏盐井神、益海嘉里、苏粮集团等临港企业“公铁水”多式联运以及“公转水”的定制化需求。据测算,自备箱投用后,通过黄码港进出的货物综合物流成本相比传统的普通货运成本能够大幅减少,比如以上海、太仓为中转港,货运运输时间将缩减4至6小时,船舶过闸费还将享受免费政策;以豫东周口、鲁西南济宁为目的港,相较传统散货运输方式,将节约15小时左右,过闸费同样享受相关地区免费或者优惠政策。

黄码港集装箱自备箱顺利抵港

作为现代数智化内河港口,黄码港引入自备集装箱体系是积极抢抓省委支持淮安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的新机遇、优化京杭大运河沿线物流网络的关键举措。园区注重发挥黄码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通过标准化集装箱运输网络建设,将有效串联运河沿线物流节点,深化推进港口建设运营,助力构建“效率高、成本优、服务好”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全力打造枢纽型物流中心。预计2025年底,黄码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超8000标箱。

自规划之初,园区依照“以港兴产、港产融合、前港后产”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陆运、水运以及集装箱多式联运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截至3月底,已有20多家企业与港口达成包含集装箱多式联运等方面的合作意向。随着食品加工、粮食仓储、中转物流等临港产业不断集聚,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的黄码港将依托国有企业主导建设的“船联天下”水运平台,精准开辟内河专线、加密航班,整个集装箱将从装卸到运输全部实现智能化、可视化,为长三角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5年,黄码港货物吞吐量将达200万吨以上。

淮安黄码港作业区

发力港口经济、壮大临港产业、提升服务能级是“港产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建设好黄码港产业园,打通内河航道网‘神经末梢’,对于降低粮食物流、贸易成本,加快推动绿色食品和水运物流两大特色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助力淮安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基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吴懿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黄码港的资源禀赋,持续做好补链强链延链“文章”,加快推进“双中心”建设,真正实现“黄金水道”流淌“黄金效益”。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