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守艺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非遗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智慧,见证着人类历史的守艺文明与辉煌。
今年,非遗我市15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守艺即日起,非遗第1眼TV-华龙网策划推出《非遗·守艺人》栏目,守艺深度挖掘入选传承人的非遗故事,生动展现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守艺执着精神与“守正创新”的实践智慧。
四月的非遗清晨,阳光初露,守艺江北区燕青门正刚中医骨科医院人来人往,非遗院内骨伤患者的守艺问询声与中药熬煮的清香相互交融。
医院二楼的非遗诊疗室里,燕青门第八代掌门人朱怀宇已开始一天的忙碌。
望闻问切,经过一系列诊断步骤,朱怀宇很快确定了患者病根,拟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每天坚持练习燕青门养生功法作为辅助治疗。
每日诊断只是朱怀宇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除了为患者看病,身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他,还肩负起“燕青门正骨疗法”传承与保护的使命。
“能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份荣誉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国家对我们工作的认可,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在休息的间隙,朱怀宇接受了第1眼TV-华龙网记者的专访,聊起了燕青门的历史以及自己与燕青门正骨疗法的不解之缘。
武为医用 延续近千年的文脉传承
在历史的车轮中,总有那么几段被尘封的传奇。朱怀宇的巴渝乡音,为我们缓缓揭开了一段跨越千年的武林秘辛——燕青拳。
燕青拳的历史,要追溯至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由北宋梁山泊“天巧星”浪子燕青所创,是中国著名的拳术之一。
在《宋史·岳飞列传》《金陀续编》《岳武穆年谱》等史料中记载,北宋的武术大师周侗(1040-1119年)精通棍法和兵法,武艺超群,是玉麒麟卢俊义、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及抗金名将岳飞的师傅。
周侗有一位大弟子名叫卢俊义,其家仆燕青天资聪明,得到了卢俊义武艺真传,在钻研各种拳术精要的同时,又把自己所学拳路揉进其中——燕青拳横空出世。因其兼具内家拳的练精化气、弧形走转,和外家拳的劈打舒展形态,同时动作丰富而体态灵动,受到广大习武之人的喜爱。
历经宋、元、明三朝600多年的沉淀和淬炼,公元1698年(清康熙三十七年),河间府沧县燕青拳传人张长兴正式创立“燕青门”,其拳术正名为“燕青拳”。
燕青门正骨疗法正是经“燕青拳”的演变而来,是“燕青门”独创的一门医术,起初的用途是针对同门习武造成的各类骨伤骨病进行诊治,其技法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历代的掌门弟子中传承。
1927年,燕青门第六代传人赵锦才挟技入渝,他广收门徒,传授燕青拳、螳螂拳等,传授中医正骨术,培养了一批武林健将。
1958年,赵锦才牵头创办了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培养了一批武医于一身的骨伤科医生,彼时赵锦才挚友朱锷之子朱正刚得其真传,成为燕青门第七代传人。其独特的“武为医所用,医含武所学”的治疗理念,将燕青门武术的步法、身法、气法与正骨手法互相融合施术,成为巴渝地区治疗骨伤绝技而传扬开来。
子承父业 中医正骨不断推陈出新
朱怀宇从小受家庭中医氛围熏陶,加上父亲朱正刚的影响,早早地在心里埋下了从医的种子。
朱怀宇的成长,离不开其父亲朱正刚的潜心栽培。朱正刚继任重庆中医骨科医院院长后,不断深研正骨疗法的精髓,并将所学悉数传予其子朱怀宇。
“小时候经常跟随父亲行医,对中医学耳濡目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12岁开始,便学习古文,抄写中医典籍,口诵心记等,掌握了大量与中医相关的知识。”朱怀宇回忆道。
1988年,朱怀宇如愿考入重庆市中医学校第一批骨伤专业,进行系统化学习,并跟随父亲学习传统中医骨伤、骨病诊疗技术,技艺逐渐精进。后来,朱怀宇先后进入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骨伤系及重庆医科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深造。
朱怀宇潜心学习,逐步总结完善了“燕青门正骨九法”“燕青门筋伤九法”“燕青门内服外敷系列秘验方药”“燕青门养生功法”,使其形成了燕青门中医骨科独有的诊疗体系。
回忆起从医的初衷,朱怀宇说,除了父亲的言传身教外,还有一份责任感。“小时候见父亲不仅帮助许多患者治好伤病,还与他们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逢年过节都要互相登门问候,这也让我从小就下定了从医助人的决心。”朱怀宇说。
2014年,燕青门第七代传承人朱正刚去世后,朱怀宇继承父亲衣钵,成为燕青门第八代传承人。
从医三十载,朱怀宇不断整理、钻研燕青门正骨疗法的手法、验方等文献古籍资料,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让燕青门正骨疗法成为独树一帜的“燕青门正骨学术流派”。
特别是其所提倡的“不开刀治骨伤”,成为传统中医治疗骨伤的一大特色,不开刀,不造成肌体二次损伤,恢复周期短、痛苦小、费用低,同期治疗效果远超手术治疗。
在朱怀宇和同门师兄弟的努力下,燕青门正骨疗法得到很好地传承。同时,朱怀宇每年都会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燕青门正骨疗法的学术思想,不断扩大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
如今,朱怀宇及其团队已经在国内各大期刊、学术报刊上发表了《燕青门武医结合理念对临床推拿手法发力的影响》《燕青门正骨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总结》《燕青门武医结合推拿与传统推拿系统性比较探析》等数百篇学术论文,惠及大众。
“中医虽然是经验科学,但并不保守留后,而是不断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朱怀宇告诉记者。
2021年,传统医药类“燕青门正骨疗法”正式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5年,朱怀宇获评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燕青门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
开枝散叶 做好传承要坚守医者本心
如何当好传承人?怎样培养传承人?在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下,朱怀宇深知,要让燕青门正骨疗法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就必须不断创新和传承。
近年来,为发掘和培养热爱传统中医文化、德才兼备的后备人才,更好地传承中医正骨技艺,朱怀宇将“燕青门正骨疗法”带进了重庆医科大学的课堂,成为重庆中医药学院的教授及重庆医科大学的兼职教授。
从2019年开始,朱怀宇陆续在重庆中医药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重庆三峡医药高专、重庆医药高等学校以及重庆师范学院等院校开设培训班,传授“燕青门正骨疗法”技艺。重庆正刚中医骨科医院也被重庆医科大学授予中医骨伤特色实训及就业基地。
此外,他还组织建立了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同步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等非遗宣传活动,使燕青门正骨疗法得到系统性的巩固、传承、发展。
今年3月,重庆中医药学院第一届燕青门传承班如期开班,300余名参加面试的本科学生中,有31名弟子入选,将系统化学习传统中医“燕青门正骨疗法”,为传承打下根基。目前,燕青门派共有300余名弟子,遍布重庆各区县,同时培养出第九代、第十代弟子共计60余人。
“在燕青门派,一直保有‘德本术根’的祖训,要求传承人不仅医术精湛,更要人品端正。”朱怀宇告诉记者,据他介绍,每年3月5日,燕青门都将举办祭祖敬师仪式,届时,朱怀宇会带领弟子诵读门规,要求他们恪守德行。
如今AI时代的来临,医者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朱怀宇表示,AI时代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中医生要明白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不停地开拓创新,要拥有中医的智慧、中医的理念、中医的格局、中医的心怀,不仅仅是拥有技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AI时代,适应未来医疗的前沿发展。
“医者十年为小基础,十年以后,二十年,三十年才是散发医者热能的时期,中医没有退休一说,越老越有经验,越老越能解决问题、引领方向,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守得住本心,耐得住寂寞。”
经过历代传承,中华燕青门已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及“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三重国家级认证。
文/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图/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陈发源